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四章第十四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向合格投资者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募集资金,不得通过报刊、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或者讲座、报告会、分析会和布告、传单、手机短信、微信、博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
钱景谨遵《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之规定,只向特定的合格投资者宣传推介相关私募投资基金产品。
阁下如有意进行私募投资基金投资且满足《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合规投资者"标准之规定,即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个人金融类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
本网站产品主要为私募产品,仅向合资投资者进行推介,确认成为合作投资者。
我已阅读并接受此认定书
2018-04-23 14:40:18来源: [搜狐财经]
4月20日消息,中兴通讯官方今天对外发布发布关于美国商务部激活拒绝令的声明,称在相关调查尚未结束之前,BIS执意对公司施以最严厉的制裁,对中兴通讯极不公平,不能接受。
中兴通讯因为受到美国官方制裁,最近一段时间处在风口浪尖,股票由此停牌,基金已按照两个跌停处理,但是据业内人士估计,如果中兴通讯真被美国卡住脖子,连上经销商的库存在内只够消化两三个月,意味着中兴通讯无法按时完成合同,可能面临高额违约金,后续如何经营都成为难题。
中兴通讯事件引起的国人愤怒,比贸易战的愤慨还要大,它强烈地刺激了国人的危机感和自尊心。一家排名世界第四的通信设备提供商,竟然这么容易被美国人卡住脖子。
不管平时怎么说要讲理性,怎么说要诚信,怎么义正辞严讲大道理,中兴通讯事件就是个试金石,国人依然是“利”字当先,民族情结当然要有,但如果仅仅站在这个方面思考问题,无疑会无法准确把握事情的准确方向,如果只靠民族情结就能取胜,那么只需要关起门来讲民族情结即可。
常常有人说,中国没有核心技术,很多品牌不过是组装厂而已。这自然有道理,但并不全面,并不能因为没有核心技术,就说产品不好,即使是组装,也并不是没有技术含量,太多国家连组装也做不好,何况还远远不止是组装,中国好多企业在组装过程中慢慢就有了创新,有了自己的技术。如果说中国的企业没有什么技术含量,那是有失偏颇。
面对技术壁垒,不能盲目悲观,特别不能对中国的高科技发展丧失信心。当此之时,应该激发理性自强的心态与能力,通过自力更生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可以预见,从现在开始,中国将不计成本加大在芯片产业的投入,整个产业将迎来历史性的机遇。”一位投资人如此评论道。确实,如果能够痛定思痛,加快推进互联网和信息产业政策完善和科技体制改革,并产生更强的改革紧迫感、凝聚起更大的改革力量,那就有可能把挑战变成机遇。
对互联网和信息产业来说,商业模式的创新固然能够带来流量和财富,但最终比拼的还是核心技术实力;对政府部门而言,应该形成更加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制度环境,比如说芯片设计具有试错成本高和排错难度大的特点,就需要从更大层面统合科研力量、实现集中攻关。就像中兴对员工们所说,“任何通往光明未来的道路都不是笔直的”,突破核心技术肯定会带来阵痛,但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是为了用现在的短痛换来长远的主动权。我们不必为今天的封锁惊慌失措,中国的高科技能够克服初期从无到有的困难,也有信心在后期突破核心技术的瓶颈。
保持信心的同时,也不能因遭遇制裁而产生极端偏激的情绪。一方面,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有足够的腾挪空间;另一方面,国产通信产业从零起步,如今发展到与世界通信巨头并驾齐驱,并在5G时代展现出领跑能力,绝不是得益于自我封闭。我们并不需要把封锁当作“重大利好”来激励“自主研发春天来了”,更不能把扩大开放与自力更生对立起来。面对高科技的技术攻关,封闭最终只能走进死胡同,只有开放合作,道路才能越走越宽。继续扩大开放,努力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在与世界的互利共赢中实现自主创新,这个方向不能动摇。
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也是花钱买不来的。中国经济发展的下半场重点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这条路很长,但只有靠我们自己走下来。
关键词: 中美贸易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