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四章第十四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向合格投资者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募集资金,不得通过报刊、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或者讲座、报告会、分析会和布告、传单、手机短信、微信、博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
钱景谨遵《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之规定,只向特定的合格投资者宣传推介相关私募投资基金产品。
阁下如有意进行私募投资基金投资且满足《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合规投资者"标准之规定,即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个人金融类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
本网站产品主要为私募产品,仅向合资投资者进行推介,确认成为合作投资者。
我已阅读并接受此认定书
2017-07-04 07:41:41来源: [新华网]
在楼市调控的大背景下,房地产信托难以“独善其身”。银监会在5月下旬下发的《2017年信托公司现场检查要点》中,要求将违规开展房地产信托业务再次列为重点检查对象之一,规范“拿地融资业务”,相关业务因此面临调整。
“涉及正常的开发贷、并购和经营性物业还在做,但拿地这块停了。”某信托公司人士表示。其背后原因与监管部门的强化监管不无关系。审查细化到特定交易结构层面,所募资金禁止用于拿地。为了规避开发贷资金用途的限制,包括“股+债”、“合伙企业投资”与“收益权转让”等其他常见交易结构均在此次审查要点中被点名,房企通过信托方式融资拿地的可能性基本被消除。
除此之外,今年监管层下发的45号文、6号文等多份文件也意在强化对房地产信托的监管。以银监会今年4月下发的“6号文”为例,该文件要求各级监管机构要重点关注房地产信托业务增量较大、占比较高的信托公司。
多家信托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房地产信托业务被强化监管,很多过去可以发行的产品现在都无法备案,不少房地产信托都更改了发行档期,部分信托公司更是主动叫停了房地产信托业务。目前,多数信托公司观望情绪较浓,等待市场情况的明朗化。
华融信托研究员袁吉伟表示,今年以来,由于楼市遭遇“史上最严调控”,少部分信托公司已经收紧房地产信托业务,在业务区域、增信措施、客户资质等方面提高了要求和相关业务标准。同时,随着今年以来调控政策效应的持续发酵,楼市不确定性有所增加,房地产信托风险系数一定程度升高,这将降低投资者的投资意愿,增大房地产信托的募集难度。
据判断,房地产信托业务规模将明显下滑。在目前强化监管的情况下,符合监管要求的交易结构将主要局限于开发贷和少量非固定收益类股权投资。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监管的深入,流向房地产的信托资金增速预计将趋于平缓。研究员表示,强化监管将使信托公司对房地产融资项目更为谨慎,融资规模预计将重回下降通道。
关键词: 房地产信托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