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四章第十四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向合格投资者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募集资金,不得通过报刊、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或者讲座、报告会、分析会和布告、传单、手机短信、微信、博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
钱景谨遵《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之规定,只向特定的合格投资者宣传推介相关私募投资基金产品。
阁下如有意进行私募投资基金投资且满足《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合规投资者"标准之规定,即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个人金融类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
本网站产品主要为私募产品,仅向合资投资者进行推介,确认成为合作投资者。
我已阅读并接受此认定书
2019-08-06 10:31:08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在人民币汇率“破7”的背景下,我们是不是应该换点美元,买点美元理财产品?
显然,不管是兑换并持有美元现金还是购买美元理财产品,我们的目的无非是以下两点:第一,规避人民币贬值带来的汇率风险;第二,利用美元对人民币升值的机会,获得更多的投资收益。然而,在美联储开始降息,在市场认为美元强势已是“强弩之末”的当下,通过兑换并持有大量美元现金,在规避人民币“贬值风险”的同时则面临着美元回调的风险,这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购买美元理财产品,是否可以达到获得更高收益的目的呢?
必须指出的是,通过购买美元理财产品获得收益,就必须要跨过中美“利差”这道“坎”。以中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来看,当前,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仍保持在3%以上,而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在2%以下。以2019年8月5日数据为例,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066%,比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高出了131.6个基点。
实际上,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反映了中美两国的市场利率水平,扩展到其他投资产品领域也同样如此。以银行理财产品(普益标准)为例:今年以来,美元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多数时间维持在3%以下,而人民币理财产品(封闭式预期收益型)的平均收益率则一直维持在4%以上。比如,2019年7月27日~8月2日,美元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2.5%,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4.08%。
也就是说,只有在持有美元理财产品期间人民币的贬值幅度(年化)超过人民币和美元理财产品之间的利差,投资者才有可能获得更高的收益。换句话说,如果投资者放弃收益率更高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转而购买收益率更低的美元理财产品,就等同于以确定的“利差损失”为成本,去博取不确定的“人民币贬值幅度超过利差”带来的“超额收益”,同时,还要面临汇率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
就像央行有关负责人所说的那样:对普通老百姓而言,过去20多年,人民币对美元和一篮子货币升的时候多、贬的时候少,中国的老百姓主要金融资产在人民币上,受到最好的保护,其对外的购买力稳步攀升,这些均能从老百姓出国旅游、境外购物、子女海外上学中反映出来。企业也是如此。我们不希望企业过多暴露在汇率风险中,支持企业购买汇率避险产品规避汇率风险。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