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四章第十四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向合格投资者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募集资金,不得通过报刊、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或者讲座、报告会、分析会和布告、传单、手机短信、微信、博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
钱景谨遵《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之规定,只向特定的合格投资者宣传推介相关私募投资基金产品。
阁下如有意进行私募投资基金投资且满足《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合规投资者"标准之规定,即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个人金融类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
本网站产品主要为私募产品,仅向合资投资者进行推介,确认成为合作投资者。
我已阅读并接受此认定书
2017-09-21 10:24:22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门类多样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高净值群体正在高速成长。随着财富积累速度加快,缔造财富一代的年龄不断增长,这些财富如何能够顺利移交到下一代手上,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伴随财富传承问题日益突出的还有遗产税和房产税,这两大税收政策的落地对中国“富有阶层”来说有如两把悬而未落的铡刀一样,时刻肯能将财富“割肉”。
在业内人士看来,海外家族信托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力。离岸家族信托多在离岸岛屿例如开曼群岛、塞舌尔群岛等开设子公司,将委托人资产转移至离岸公司,可以实现资产的完全转移;全品类资产注入进而有效规避税收以及长期存续的信任感都是国内家族信托暂时欠缺的。
“富不过三代”是一句中国古语,由此可以看出追求财富永续的家族单单依靠自主传承存在一定障碍。早期财富保障更多是通过保险的方式进行运作,如今更多依靠家族信托,并且可以将早期购买的保险注入信托架构内做融资。
调查显示,目前对家族信托感兴趣并认真思考财富保障和传承的群体多集中在50岁左右,早期财富持有群体处于财富增长和积累阶段,而到70、80岁则有些晚,因为家族信托的设立需要一定的时间。
多位家族信托专业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在财富传承的过程中有三方面的考虑,第一,通过家族信托或海外家族信托实现财富的有效风险隔离,即便委托人身故,依然可以按照委托人意愿对财产进行分配和处置,实现财富安全传承。第二,即便子女兴趣并非如财富缔造者一样,仍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并能够专业执掌上一代遗留下的财富,不被挥霍或其他人不当得利。第三,可以有效规避高昂的遗产税等赋税。
当前,很多高净值家庭人群在财富传承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即下一代或者对于家族企业并不感兴趣或者下一代不具备管理财产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家族信托成为了规避传承风险较合理的金融工具。
财富想要更多地传递到下一代手中,如何合理避税成为了一门必须要研究的课题。随着全球化的步伐以及从风险规避的角度出发,更多高净值人群实现了跨地域的全球化资产配置。不同的国家税收情况不尽相同。“中国目前没有遗产税,但是英国、美国等热门海外国家均设置了高额的遗产税。”专家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如果在高税制国家购买了一栋楼,未来当传承给子女时需要支付40%-50%的遗产税,而通过设立家族信托则没有遗产税概念,是受益人概念。
“如果通过信托买的地产,那么该地产已经不在个人名下,而是隶属一家公司,那么资产传承时,公司需要做的就是变更股东。”上述专家表示,此外,相比离岸家族信托,国内的家族信托目前面临一个问题:如果在海外置业,那么海外地产尚没有办法注入国内家族信托框架内。
关键词: 海外家族信托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