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四章第十四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向合格投资者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募集资金,不得通过报刊、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或者讲座、报告会、分析会和布告、传单、手机短信、微信、博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
钱景谨遵《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之规定,只向特定的合格投资者宣传推介相关私募投资基金产品。
阁下如有意进行私募投资基金投资且满足《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合规投资者"标准之规定,即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个人金融类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
本网站产品主要为私募产品,仅向合资投资者进行推介,确认成为合作投资者。
我已阅读并接受此认定书
2019-03-05 13:10:39来源: [P2P通mp]
2月26日,信托界出了个大消息。
说是,信托的投资门槛降低到了1万。麦芽去看了看消息的出处,是来自证券时报的独家爆料。消息颇有逻辑,称是:
《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办法》已经结束对外征求意见阶段,有五项调整。其中之一就是:信托产品将划分为公募与私募;可以面向不特定社会公众发行公募信托产品,认购起点1万元;
不过消息出来,很快就被官否了:
“公募信托起售门槛1万元是小道消息,不是很准确,要以正式发布为准。。”这措辞,也很暧昧。
会不会传言成真,可不好说。
其实,这都已成明日黄花了。没啥太多可说的。
麦芽猛然关注起这个消息,是迈入2019年,信托产品收益大有起色:很多产品都能达到9%、9.5%的收益率。
8个点以下的产品,都极为少。
有不少小伙伴可能疑心,这些都是商业贷款,或者房地产信托,收益要高。但即便是地方政府发的政信类信托,利息也不低。
要知道过去两三年,信托的收益大概在7%-8%之间。
不仅收息大涨,信托规模也增长起来。
来自信托行业的数据:2019年1月,信托贷款新增354亿,创近11月个新高。
一增就是好几百亿,这步子可比网贷迈得大多了。
信托的收益都能到10个点附近。
为什么收息能这么高?市场很缺钱吗?!
其实去年郭嘉去杠杆,银行手里囤了大量的资金。没放出去。又史上最严苛的楼市调控。银行资金大出口的房地产行业,被拦截下来。
因此,
房地产和与房地产行业极为相关的地方ZF都狠缺钱(事实上,国内每个市县财政都对土地财政极为依赖)。
麦芽大致看了看,收息高、还项目多的项目,就是这两类:1)是房地产类,2)是政信类项目。
很多以“应收账款“为信托融资的项目,也多半都是政信类信托融资项目。
原因是:这些也都是地方市政府实控的国资公司融资,并地方政府做还款连带责任担保人的项目。
这是喜是忧呢?
喜,当然是信托难得有这么高的收益,可能是难得的信托收益年份。但忧也同样,源于楼市调控。房企资金链紧张,有的企业甚至融资成本达到13%、15%。
风险不容小觑。
当然,难抗的不仅是房企。
而是依赖卖掉收成的地方ZF。不卖地给房企、又难以从迅猛发展的房企身上收税。就会财力吃紧。这几乎是一场博弈。
不了解信托,你真心难以想象地方ZF有这么多债。
这里恐怕有很多读者朋友会问:
既然信托收益这么高,能不能投?有没什么风险?类比网贷,是否值得投?
其实,2018年雷潮过来。
很多网贷投资人,回归到信托产品。
真正的信托,其实比网贷产品安全度要高很多。全国只有68家信托公司,信托牌照含金量也非常高。不会轻易违约。
因此,信托的违约率其实非常低。
2018年的数据,信托违约率大概在1%左右。且信托一般有抵押物、担保人打底,实质性违约更低。
只不过一旦涉及违约,展期较长。
或者陷于官司,事情就会麻烦很多。
且信托门槛较高,100万打底,有甚者一投是300万。踩倒那1%的雷,就要损失百万,甚至几百万。风险非常集中。
这是信托的基底风险。
再有一点的是:
与信托混合在一起的,还有通道类信托、资管计划、政信类定融产品、私募基金。对于信息不对称的普通投资人辨别难度也大很多。
误投踩雷的风险,估计才是大多数想投信托又不敢投的最大风险因子。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