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四章第十四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向合格投资者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募集资金,不得通过报刊、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或者讲座、报告会、分析会和布告、传单、手机短信、微信、博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
钱景谨遵《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之规定,只向特定的合格投资者宣传推介相关私募投资基金产品。
阁下如有意进行私募投资基金投资且满足《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合规投资者"标准之规定,即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个人金融类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
本网站产品主要为私募产品,仅向合资投资者进行推介,确认成为合作投资者。
我已阅读并接受此认定书
2017-03-21 10:36:21来源: [和讯网]
今年开年,港股大反弹,险资功不可没,A股举牌模式受制约下的保险资金,港股中低估值的蓝筹股对其吸引力较大。再加上国内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也给险资一个积极信号。
随着上市公司2016年年报的陆续披露,保险资金的持股动向也逐渐显现。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19日,险资共出现在82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中,累计持股数量达84.1亿股,虽然绝对数量不低,但相比三季度,险资的投资增速已明显放缓。
险资在去年四季度减持数量最多的个股是平安银行。去年10月到12月间,险资合计减持6660万股,其中阳光人寿进行了“清仓式”减持。
阳光人寿是去年三季度新进买入平安银行,持有过程仅一个季度,按照三季度平安银行加权平均价9.22元计算,阳光人寿大概获利666万元。
前海人寿也在去年四季度大幅收缩了战线。3月9日晚,东阿阿胶发布2016年年报,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63.7亿元,同比增长15.9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8.52亿元,同比增长14%。基于对东阿阿胶未来发展的信心,第二大股东华润医药投资公司于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间增持公司327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累计耗资15亿元。东阿阿胶2016年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9元(含税),分红金额约5.89亿元,分红比例达31.77%。
不过,面对如此丰厚的回报,前海人寿却退出了东阿阿胶的前十股东之列。前海人寿2016年二季度买入东阿阿胶,旗下产品海利年年持股1878.8万股,占比4.17%,原为东阿阿胶第三大股东。
险资在放慢了A股投资脚步的同时,却加快了港股的投资。根据港交所权益披露来看,近一年在港股市场布局的险资公司包括前海人寿、中国再保险集团、安邦人寿、平安保险集团等10多家。
进入今年3月,中国太平洋财险连续多日买入华宝兴业基金发行的华宝标普香港中小盘指数基金,申购基金额已近2亿元。
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3月8日公告称,2月24日,公司与长江养老保险公司签订了《中国太平洋人寿港股通专户投资产品(保额分红)委托投资资产管理合同》,生效日期为2017年2月24日。运作期限不定期。
近日,富德财产保险公司认购旗下生命保险资管公司发行的“生命资产港股通海外价值优选一号”资产管理产品。认购金额达到5000万元。该港股通产品在2017年1月23日成立。
此外泰康人寿、人民健康保险、华泰保险、人保、民生人寿等十多家保险公司也购买了类似产品。
除了借道理财产品之外,有些公司也采取了直投方式。如今年1月17日,中国再保险集团增持了中国光大银行H股,增持后持股达17.17亿股,持股比例25%;1月18日,该集团还购买了3160万股新世纪医疗,持仓比例达6.59%。
兴业证券分析师张忆东、李彦霖此前发布报告称,中资是港股的真主力,其中险资买港股是其中最强的力量。去年9月,中保监容许保险公司透过港股通渠道买港股,险资去年11月起开始对港股进行规模性配置,至今年初,部分存款及投资项目到期,险资遂重新配置资金,安全性兼高回报的港股成为险资的主要目的地。目前恒生指数平均市净率(PB)仅1倍,远低于过去10年平均值。保守估计2017年将有3%的保险资金配置港股,即至少2500亿增量资金。
目前港股平均市盈率维持在全球低位,港股市净率对比环球股市投资标的同样处于低谷。预测,2017年港股盈利预估为13.8%,而净资产回报率(ROE)预估为12.4%。再加上港股的派息较新兴市场平均值高,目前港股的平均股利率高达3.4%。
随着险资南下,港股价格节节走高,恒生AH股溢价指数也不断走低,港股仍有上涨空间,特别是高股息的蓝筹股,值得关注!
阅读下一篇